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是苏俄著名的枪械设计师,以设计“AK-47突击步枪”而闻名。西方枪械专家对这种被称为“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自动步枪顶礼膜拜。因为,那是一种能够改变战役,甚至战争进程的自动步枪,一种在民族解放与独立中永远象征着胜利的自动步枪。《睦邻》摄影队很想听听卡拉什尼科夫将军对战争与和平、独立与解放的阐释,很想知道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设计出了这种自动步枪。
卡拉什尼科夫的祖辈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区,1910年他的父母迁徙到西伯利亚地区一个偏远的集体农庄。1919年11月10日,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小米哈伊尔,几乎得过所有的疾病,但他还是顽强地挺住了。他的父母先后生育了18个孩子,最后只有他和另外7兄弟姐妹幸运地生存下来。1938年19岁的卡拉什尼科夫参加苏联红军并有幸成为一名坦克手,这令他喜出望外,酷爱摆弄机械的他恨不得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坦克车里。不长时间,卡拉什尼科夫就晋升为车长,因为他对坦克车的熟悉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比他入伍时间还长的老兵。一次实弹射击,卡拉什尼科夫发现所有的坦克射击精度都存在问题,为了提高滑膛炮的射击精度,卡拉什尼科夫发明了一种快速测算目标距离的计算器。这件事情很快被报告到当时乌克兰方面军的最高长官朱可夫将军那里,将军认为有必要让这位年轻的发明者当众演示一下。当卡拉什尼克夫看到威严的朱可夫将军正在注视着他时,这个腼腆的士兵顿时慌了手脚。朱可夫将军随即用和蔼的目光和亲切的话语鼓励这位年轻人继续演示。演示的结果让在场的将军和专家们十分满意。他们认为这种能提高射击精度的装置稍加改进就可以在全军坦克部队推广。朱可夫将军随即颁发一道命令,奖励他一块刻有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手表,以表彰他对改进武器性能所作的突出贡献。这次表彰,对卡拉什尼科夫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那时的他刚好20岁。朱可夫将军还决定送这位普通的士兵去列宁格勒的军工厂监督生产这种计算装置。就在这时,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战争爆发了。
卡拉什尼科夫和他所属的坦克部队奉命开赴前线。1941年的秋天,在一次激烈的苏德坦克大战中,卡拉什尼科夫的坦克中弹起火,受了重伤的他很快被送到后方医院。病床上的卡拉什尼科夫眼前总是战场上的厮杀和硝烟,耳畔总能听到德军的自动步枪“哒哒、哒哒哒”恐怖而凄厉的连续发射声,而红军的地面部队最好的枪支也只能连续射击3发子弹,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转眼之间就在德军肆无忌惮的扫射中牺牲在自己的身边,他们年轻的脸庞和期待的眼光在卡拉什尼科夫一闭上眼睛的时候就会浮现在他的眼前,而此时此刻德军的自动步枪还在向着自己的战友,向着自己手无寸铁的同胞发射着罪恶的子弹。冥冥之中,卡拉什尼科夫突然顿悟,他知道自己现在最该做的是什么。他发誓一定研制出一种威力更强大的自动步枪为那些亲爱的战友们复仇,为自己山河破碎的祖国复仇!尚未痊愈他就迫不及待地请人找来《轻武器设计》、《机械原理》、《金属材料》等一切能够找到的有关书籍,如饥似渴地攻读和思考,缠着绷带的手艰难地画着一张又一张草图。。。。伤势稍好,卡拉什尼科夫就回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叫布拉干·拉沃夫的机械学教授,教授对他的自动步枪的设计思路大加赞赏,并介绍他到莫斯科附近的一个轻武器试验基地工作。这次工作上的变动彻底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生命轨迹。卡拉什尼科夫如同饥饿的人遇到了面包,他长时间地呆在号称“万国枪支博物馆”的军械库里,反复检验、测试每一支枪,从击发原理到连击构造,从金属材料到加工工艺,努力鉴别、分析着它们之间的优劣,找出那些不能装备部队的枪支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在比较了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枪支之后,卡拉什尼克夫最终创造出了自己的自动步枪设计理念并完善了它的设计方案。
卡拉什尼科夫将军于2013年12月23日在伊热夫斯克市病逝,享年94岁。
“哈尔滨电视台《睦邻》摄影队,遵循“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历时3年,行程5万余公里,环绕中国周边所有与我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采访、拍摄。中国周边国家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向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
值此《睦邻》创作10周年之际,我们不做任何修改,将百集《睦邻》奉献给您,同时对参加《睦邻》创作的兄弟姐妹道一声;感谢!
——总编导 郑 鸣”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