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悠扬】祭中国古典吉他先驱林得年先生逝世20周年

“今天是我的老师林得年先生逝世20周年,回想起40年前与恩师学琴的情景,那悠扬的琴声时常在脑海中响起…”

中国古典吉他先驱林得年(1923-2001)

哈尔滨这座城市,始建于中东铁路的修建。随着大批的犹太人、俄罗斯侨民和许多欧洲难民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涌入,多国家、多民族的汇集,哈尔滨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国际化的移民城市。他们在哈尔滨开办音乐学校、组建乐团,为钢琴、管弦乐与声乐教育在中国东北的普及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哈尔滨被联合国命名为中国“音乐之都”。

创办于1925年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师生合影

史料记载当代最杰出的西班牙吉他大师安德烈斯·塞戈维亚(1893-1987)1929年曾在上海短暂停留。当时有两三张他的唱片在日本流通,所以日本吉他爱好者早已得知其盛名,之后塞戈维亚在1930年首度访问日本,在东京帝国剧院举办了连续5天的独奏会。当时的东京帝国剧院时常可以观赏到世界一流音乐家的演出,观看演出的都是当时的富裕阶层,可想而知票价非常昂贵。塞戈维亚的演出票价也不例外,据说当时的日本吉他先驱们都是节衣缩食才购得入场券。

安德烈斯·塞戈维亚(中)首次访问日本 1930

1930年可以说是日本最初扎下古典吉他之根的纪念之年。其后,日本有众多的吉他演奏家开始研究塞戈维亚,这当中就有痴迷古典吉他对塞戈维亚仰慕不已的日本青年吉他演奏家小仓俊。

1959年安德烈斯·塞戈维亚再度访问日本

小仓俊1924年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1925年在日本爱知县丰桥初中当老师,在那里他教授英语和经济学。当他听到举世闻名的吉他演奏家安德烈斯·塞戈维亚的演奏后非常震惊,继而辞去了教师职业,投身于古典吉他事业。1930年小仓俊首次以演奏家身份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包括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1934年后侧重于培养年轻一代,并一直活跃于日本吉他界的表演、出版和教育领域,他的弟子包括小说家深泽七郎,明仁天皇在担任王子期间也得到了他的指导。1959年塞戈维亚再度访问日本时,古典吉他在日本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纪念小仓俊(1901-1977)的唱片

古典吉他在哈尔滨的发展早于国内其他城市,得益于林得年先生的努力。

林得年1923年生人,朝鲜族,精通多国语言,自己还能制琴。他本职是牙医,后来成为音乐家。早年在苏联学习小提琴和声乐,也曾与侨居哈尔滨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特拉赫金伯格学习。特拉赫金伯格是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奥尔(1845-1930 匈牙利)的学生。

特拉赫金伯格(1884-1963、一排右二)离开中国前与学生合影,林得年(二排右二)同期与他一起学琴的郭承路(二排左三) 拍摄于1952

20世纪40年代,林得年东渡日本,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学医,期间师从日本吉他先驱小仓俊先生学习古典吉他。1950年前后回到哈尔滨,由于家境清寒只能居住在当时距离市中心很远的江北太阳岛上。为了生活,他在这里教吉他、小提琴,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的一些小提琴演奏者都曾是他的学生。受侨居哈尔滨的犹太音乐家影响,很多哈尔滨人都喜欢音乐,当时跟随林老师学琴的学生有很多。

1980年代末林得年访问日本

20世纪80年代是古典吉他在哈尔滨的鼎盛时期,国内众多城市也逐渐兴起了“吉他热”,那个时候的青年人没有现在的互联网、手机,文化娱乐活动也不是很多,弹吉他成了年轻人最时尚的事情。林得年50年代末开始教授古典吉他,到80年代已经培养出了众多的古典吉他学生。1985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十五城市吉他邀请赛中,来自全国80多位专业和业余吉他高手荟萃一堂竞相献技,他的学生陈宝忠、万家宁、朴龙华包揽了古典吉他独奏、重奏的一、二等奖。

陈宝忠在全国十五城市吉他邀请赛现场 1985

杭州日报刊登了大赛的专题报道,将标题命名为“东北虎下山”,当时哈尔滨的古典吉他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开展古典吉他教育比国内其他城市早很多年。

陈宝忠与恩师林得年 1987

改革开放后,日本古典吉他演奏家铃木严访问中国,提出要来哈尔滨拜访林得年先生。

铃木严在哈尔滨举办古典吉他音乐会、大师课期间与林得年合影 1987

铃木严193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57年荣获莫斯科国际吉他大赛第一名,至今共出版12张唱片,8本有关吉他方面的书籍,他也是小仓俊的学生。

小仓俊一直挂念着林得年这位中国学生,曾叮嘱铃木严如果有机会去中国一定要到哈尔滨见一下他未曾谋面的师哥。

林得年与日本古典吉他演奏家铃木严(中、1932-2019)陈宝忠(左)1987

铃木严为师兄带来了很多当时在国内根本见不到的原版古典吉他曲谱,这些曲谱后来传给了他的学生们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古典吉他演奏家铃木严来华期间与林得年及学生在一起 1987 (二排左起陈宝忠、王殿成、万家宁、刘学礼)

之后的日子里铃木严先生多次访华,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最远到过新疆,为古典吉他在中国的传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铃木严与陈宝忠在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2006

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林老师及其学生的努力下,古典吉他在哈尔滨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培养出大批吉他专业人才,其中一些学生走出哈尔滨成为新的古典吉他传播者,近些年许多哈尔滨的古典吉他学子走进了国内、国际的高等音乐学府,在众多比赛中获得了多项大奖,为哈尔滨、中国增光添彩!相信林老师的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他当年播撒的音乐种子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林得年(1923-2001)墓碑前

师恩难忘,我们永远怀念您,中国古典吉他先驱林得年!
陈宝忠
2021年4月4日

编注:

图片为哈尔滨历史上尼古拉中学乐队
”学校还有一件“稀罕物”。这就是弦乐队!…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数量和花样的弦乐器。我记得这是罗马教皇个人送给学生们的礼物。”Macrooz译者注《哈尔滨尼古拉中学忆旧》-康斯坦丁 兹丹斯基

中国的吉他发祥地在被誉为“”音乐之都”的哈尔滨,哈尔滨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有中国最早的西洋音乐学校(哈尔滨俄侨音乐学校1921年成立比上海音乐学校还要早七年)。吉他这件乐器在中国其他城市里都是按照西洋乐器来定位的,唯独在哈尔滨它和巴杨手风琴都是按照民间乐器来定位的。这是因为这个城市文化历史赋予的,当年这个城市的侨民达30多万超过了国人以俄国人和犹太人最多所以俄罗斯的七弦琴巴杨和手风琴是他们的民族乐器。著名作曲家王洛宾于1926年(13岁)来到哈尔滨在俄国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和七弦琴(俄罗斯吉他)演奏,他的处女作《离情别恋》就是在哈尔滨发表的。再就是中国古典吉他的先驱林德年先生就是哈尔滨人。哈尔滨音乐历史是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的所以说哈尔滨是中国吉他的发祥地并非空穴来风额… 目前,吉他在中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但是如果不去对它的历史进行发掘,就会没有了发展后劲。好比水中浮萍随波漂流无根之树经不起风吹,没有根基的建筑再漂亮也是花架子让人耻笑!

远东露西亚文化沙龙

点赞 1

安德烈

夏宇,国家二级文艺导演,资深影视策划、制作专家,拥有20多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历,游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在阳光卫视、凤凰卫视、CCTV9、CCTV 俄语频道、俄罗斯国家频道等卫视播出;作品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多项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中国纪录片协会奖、黑龙江省文艺、社教一等奖、黑龙江省艺术教育成果评比一等奖,数届哈尔滨新闻奖,24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进个人、两届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等;作为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睦邻》的主创,获得“2005哈尔滨感动人物 (事件) ”的荣誉。2002-2016 年间,参与策划制作了 100 集大型电视系列片《睦邻》、45 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兄弟》、45 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远亲近邻》、大型电视系列片《珍藏哈尔滨》、参与策划“为俄罗斯二战老兵中医保健项目”, 6 集电视系列片《战场记忆》在CCTV9、CCTV俄语频道播出,历任制作、编导、策划、总导演等职务,远东网创始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琴声悠扬】祭中国古典吉他先驱林得年先生逝世20周年